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的聚居地。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为 41.2 万,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水语”,也有文字“水书”。构字方法有象形、会意、谐音、假借,共 1400 多个,当中有 400 多个为象形文字,现在只有少数巫师认识,用作占卜。
为了致敬传统文化,设立新的地标,三都县在今年新建了一个文化中心,请来贵州本土的建筑事务所西线工作室操刀设计。
文化中心所在的场地紧邻河流弯道,三面环水,总面积约 13800 平方米。考虑到当地环境和水族民俗,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对民族元素灵活运用,在赋予建筑独特个性的同时对其进行现代化诠释,使之成为了文化中心的一大亮点。
在文化中心的西侧,建筑师设计了一个水景广场,用来引导观众进入建筑内部,水面上还漂浮着几棵树。建筑的北面矗立着一座风格颇为现代的鱼龙塔,塔顶有铜鼓,它是水族仪式中的典型元素。
以水族文字中的“山”字为灵感,西线工作室确定了文化中心的基本构造。它的主体是三座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建筑,它们高低不同,依次排列。包括文化中心前的人行坡道在内,建筑主体都由混凝土在松木模版内浇筑而成,松木是三都县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
另外,受水族祭祀中常见的青铜元素启发,建筑师选用了穿孔的青铜板来作屋顶,在沉重的混凝土构造上构造出了轻盈感。值得一说的还有这些青铜板上的图案,它们以三角形的“山”字为基本元素,反复出现又形成了水族的“雨”字。
作为主体的这三座建筑各自功能不同,风格各异。
第一个区域也是最小的一座文化殿,在空间的两侧混凝土网格中都装上了色彩斑斓的玻璃,狭小的空间里呈现出了冲突的视觉效果。第二个区域是接待大厅,它的空间更宽敞,厅内设置了一处坡道,暖黄色的灯光为空间带来了更为和谐的氛围。最后一个区域容纳了整个文化中心的主要功能,这里共有两层楼,包括参观者服务中心、自助餐厅、厕所和楼上的办公区域。
大厅一
大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