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写对联,写对联技巧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18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09:4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人家都贴上了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对联的水平,常常反映了主人
的学识.现在,对联也成批生产,虽然语言千篇一律,但做工精美,也算弥补不足.
有一件事要说一下,不管是自写对联,还是购买春联,可不要贴错位置,把上下联
贴反了.
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
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
究竟应贴在哪边?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
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
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阴平、
阳平)
看见许多对联,有的横批明明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却贴到左边,有的横批是从左
向右书写,上联又贴到右边,还有的对联,没有平仄。
贴对联不是什么大事,图个吉利喜气,即使贴错了,也没有人会提示。不过,既然
是民族的文化,我们不能宏扬,也不能离谱。
对联是从右至左书写的
贴在右边的一联为上联,以仄声字结尾。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字为第三、四声的,是
上联。
左边一联为下联,以平声结尾。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字为第一、二声的,是下联
古时候的书写方式是从右至左,竖写;如果写横幅,则是从右至左,横写。所以,
按照传统,春联的张贴方法当然应该是当你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
侧,横批自然是贴在上面,注意,此时横批是从右至左,横写的。
上下联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上联是以仄声(即第三或第四声)收尾,
下联是以平声(即第一或第二声)收尾。但是,现在的书写方法改为从左至右,横
写。所以,现在贴对联,先看平仄,再看横批。通过平仄判断上、下联之后,将上
联贴在横批首字一方。如:横批为“风调雨顺”(左起),上联就应贴在左边;横批
为“门临福五”(右起),上联就要贴在右边。
春 联
春节贴春联,将春联的上下联贴颠倒的大有人在,那么,怎样排列上下联的顺序呢?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
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
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
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二是按因果关系
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
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
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
前,“迎新春”在后。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
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
在后。
我了解的也不多,只找了下面这些,虽然简单,但比较实用.
贴春联是民间固有的习俗,体现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吉祥。在农村,没有春联很多农
民是过不了节的,他们一定会选择自己中意的春联迎接春节。从贴春联讲,一副春
联不仅是迎春的吉祥物,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贴春联家庭的文化程度。很多人不
知道,贴春联应该从右向左, 上联放在右手边,下联放在左手边。
一些喜好春联但又不甚了解春联的人常常不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其实窍门很简
单,对联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上联收尾的字要用个仄声的字,相当于现
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收尾字一般是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
从音韵学角度说,这样读起来有抑有扬,悦耳动听。这个方法也可用于检查春联挂
对与否。

对子一念就分出上下联
贴春联是民间固有的习俗,体现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吉祥。在农村,没有春联很多农
民是过不了节的,他们一定会选择自己中意的春联迎接春节。从贴春联讲,一副春
联不仅是迎春的吉祥物,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贴春联家庭的文化程度。很多人不
知道,贴春联应该从右向左,上联放在右手边,下联放在左手边。
一些喜好春联但又不甚了解春联的人常常不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其实窍门很简
单,对联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上联收尾的字要用个仄声的字,相当于现
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收尾字一般是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
从音韵学角度说,这样读起来有抑有扬,悦耳动听。这个方法也可用于检查春联挂
对与否。
贴春联时,顺序最重要。许多对联上下联有个因果关系,念反了就不通了,而且贴
错了还会闹笑话。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里门(二门)上的称
为重门联。很多家庭现在都安装了防盗门,此时张贴对联直接把上下联挂在防盗门
上即可,如果贴在周边的墙上,反而显得不够工整。(北京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成立)

不可以互相颠倒。
首先,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
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
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
上下联的区分与位置
按照古书读法,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现在有不少门上的对子和柱子上的对子,很
多都贴反了,往往都是把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了。有时,贴反了不易被察
觉,因为有的对联先读哪一联对意思的影响不大,而绝大多数都不行。如“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上下联的区分:
上联的末字,无一例外地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末字,无一例外地都是“平声”字。
如前例中的“柳、绣”(上联末字),“天、图”(下联末字)等。
3、平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和烦琐。但按照现代汉语的分法(古代汉语中的比较复杂,我们
使用的是“偷懒”的办法。),只需把读音中的一二声(如清:一声。明:二声。)
视为“平”,把三四声(如马:三声。力:四声。)视为“仄”就可以了(诗词中的平
仄也与此相同)。这样,可以使读者读起来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之感,从而朗朗
上口。
如:烽火连三月,读做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读做平平仄仄平。
一般地,同一半联中的平仄要相连出现,而两个半联中的平仄要分别与另半联的平
仄对应出现。比如,上联中如果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则下联中相对应的位置就应
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4、对偶和对比的区别
一般地,对偶句在上下句中同一位置上的字不能相同,而对比句则可以。如:“天
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都是对比
句。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是标准的对偶
(也叫对仗、对联)句。
-------
总的来说,上联最后的那个字一定是仄音,下联最后的那个字一定是平音。在现代
汉语拼音中,一、二声为平音,三、四声为仄音。
贴对联的时候你面对着大门,上联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

不可互颠!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
声。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
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
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
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
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
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
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
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
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
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
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
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
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从使用范围说,对联最
常用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是贴挂于楹间(因之又泛称为楹联)。上下两条联文,再配
以门楣上的横批,便呈“门”之势。对称是对联的最显著表现形式,中国的建筑美又
多用对称这一传统的形式。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
由。但不是说,凡对联都有横批,如有些门额牌匾可代作横批,题赠联、挽联(不
宜楹间贴挂的)等可以省去横批。

是啊
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
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下联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
和谐,悦耳动听。
1.按字调平仄分。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
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
“家园似锦添春色(“色”是仄声),福运齐天赖党恩(“恩”是平声)”。
2.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
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
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
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
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
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
风同舟”的说法。
5.按因果关系分。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
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
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之称,是对联最早出现的形式。清代
《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春联做了注释:“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
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
一新。”
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写的
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明洪武元年春节前夕(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
年),朱元璋命令全金陵城的公卿士庶,家家于除夕之日贴春联,并微服出巡,到
民间观赏春联。朱元璋还亲笔题联,赐给官民。
经此,春节时贴春联便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在老北京,每到春节,家家
户户都喜欢在自家大门前以及屋门前贴上春联对子。那时候,在热闹的大街上,少
不了许多卖春联的对子摊儿。
春联的词大都是一些吉祥话,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除春联外,还有斗方
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街门外头对过和屋门对过,都贴“出门见喜”,屋里贴
“抬头见喜”,影壁单贴“迎祥”、“鸿禧”等等。现在,对联除了在民间习俗中以春联
形式继续存在外,已经不太时兴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6-4 23:43 , Processed in 0.41352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