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批评的贫乏与哲学的贫困有很大关联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18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5:3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的批评需要容纳更多的声音,需要一个更加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
  批评的重建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批评家可以独力完成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批评需要在不断的争论和思想交流中生长、发展
  作为批评家,不要盲目去相信概念,不要去相信理论模块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批评家孙郁是鲁迅研究专家,他常以鲁迅先生对文学的态度和思想作为视角,审视当下的中国文学。孙郁说,鲁迅的目光广阔、思想深邃,今天的批评家与之相比,眼光有时太过简单,思维也太过单一。他认为,文学批评的发展需要在不断的争论和交流中获得,因此,今天的批评需要容纳更多的声音,需要一个更加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
  批评的重建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批评家可以独力完成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批评需要在不断的争论和思想交流中生长、发展。
  “重建文学批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重建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批评家可以独力完成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孙郁在出席“第四届中国当代文学高峰论坛”期间接受本报专访,他鲜明地提出,一个文化生态比较健全的社会氛围能够促进好的文学批评的出现。
  孙郁进一步解释:“对于文学批评来说,一个多元的文化生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批评需要在不断的争论和思想交流中生长、发展。比如,19世纪上半叶,俄国文学进入到一段非常繁荣的时期,普希金、果戈理等一批作家创作的丰富性使批评家们认为需要用某种理论来阐释和解读他们的创作。但是,当时俄国的文学理论资源比较贫乏,于是,他们从欧洲借鉴了一些文艺思想,批评界的声音很多样,形成了很好的氛围。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对包括鲁迅在内的一大批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
  “五四”时期,文学批评相当活跃,不过,孙郁认为,对批评贡献最大的是作家而不是批评家。 “我多次说过,中国最好的批评家其实是作家,比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等人。当时的一些批评家(如成仿吾)反而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他们大多只是运用概念,对现实的认识不足,也缺乏问题意识。 ”
  “还有郑振铎、瞿秋白,他们两人同样既是作家也是批评家。再比如李健吾,他写过剧本,批评文章也写得很好,既有对艺术的感觉,又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因此,写出了那个年代非常优秀的批评文章。后来,所谓的学院派逐渐多了起来,比如梁实秋、朱光潜等人,他们的贡献是丰富了批评的话语,但是,这一类的批评往往是放在一个思想体系里面,从个人的趣味出发,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总是存在一些隔膜。此外,还有左翼批评家周扬、胡风等人,他们的声音又是另一种特点,有一种社会批判的精神在。应当说,当时的文学批评是很活跃的,各种思想不断交锋,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批评文章,批评家和作家之间的对话与沟通也很好,对当时的文学创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
  总之,孙郁认为,文学批评需要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批评氛围,使批评界形成多种批评流派,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出现,激发批评的活力。
  学院派批评僵化的八股调阻碍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接受……批评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作,是一种智性很高的活动……真正的批评应该是率性的,有生命力的
  “当下中国的批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媒体批评,这类批评能够透过现象作出及时的评论和反应。另一方面是来自作协、文联工作人员的声音。还有一方面就是学院派批评。其中,学院派批评又要分成两种,一种是在象牙塔里的思考,另一种则是知识分子带有批判性的批评。 ”孙郁说,批评只有在多种声音的交流中才能产生出一个很有趣、很生动的对话空间。
  在孙郁看来,不同的批评流派之间应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 “当然,现在的批评也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当中也包括十分尖锐的。但是,我认为,从批评目前总体的情况看,问题确实很多,也时时令人感到焦虑。学院派批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其僵化的、八股调的倾向很显然已经阻碍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接受,陷入到一种自说自话的批评模式当中,作家不买账,读者也与其存在隔膜,不能令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坦白说,据我所知,很多作家并不把批评家放在眼里,虽然他们也会有选择性地、悄悄地看批评家的文章。 ”
  孙郁认为,批评和创作之间这种尴尬的关系恰恰暴露出批评本身存在着许多不足。他强调,批评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作,是一种智性很高的活动。“除了社会要为批评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之外,批评家自身必须要努力提升学养。今天,制约批评家提升学养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功利性因素的影响。一有新书出版,出版商就找到批评家的门上来,让批评家写阿谀式的文章,有的批评家为了名利就会去写那样的文章。另外,学院里的批评家往往要按照大学评估体系来写文章,使得这类的写作也存在很多问题。 ”
  “真正的批评应该是率性的,有生命力的,有艺术感悟力的,还要是审美的,具有鉴赏性的。当然,按照每个人知识结构和性格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至少它应当是富有智慧的,在审美趣味上能够带有亮色。 ”孙郁描述了自己对优秀的文学批评的理解。
  面对同样一个事物、一个形象、一个意象,文学存在着无数种可能,理论同样存在着无数种可能……作为批评家,不要去相信理论模块,批评应当是具有生命力的认知哲学
  “不可否认,当下也有很好的批评家和批评文章存在,但是为什么大家仍然觉得不满意呢? ”孙郁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讨论文学批评的重建,也应当从这些问题入手。
  “首先,批评家和作家之间存在隔膜。批评家总是用自己的话语方式去表达,而作家却并不接受。第二,批评家和现实生活之间也存在隔膜,因此,切入问题的方法便也就出现了问题。 ”因此,孙郁建议,学院以外的人应当多读书,而学院之内的人不仅要多读书,还要多去了解社会,观察生活。
  此外,他还提出,今天文学批评的贫乏与整个时代哲学的贫困也存在很大关联。 “当一个时代没有很高的哲学思想做背景时,优秀的批评家也很难出现。上世纪80年代,批评比较活跃,那个时候出现了李泽厚这样的哲学家、思想家,于是便有了一批批评家,他们在学术上跟随着李泽厚的思想前行。可是现在,我们有没有具备那样高度的哲学家呢?或许也有,不过,影响却远远不够,没能辐射和引领批评的发展。 ”
  “一个时代的伟大的批评家,同时也会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反观当下,中国批评家在哲学方面的修养很不够。当我们回望历史,看到那些杰出的批评文章,必然会感到惭愧,因为,无论是学养,还是对社会的认知,我们都有很大的欠缺。 ”
  孙郁提出,作为批评家,不要盲目去相信概念,不要去相信理论模块,批评应当是具有生命力的认知哲学。 “其实,面对同样一个事物、一个形象、一个意象,文学的表达存在着无数种可能,理论同样存在着无数种可能。 ”
  “我们应当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批评氛围,批评需要民间的声音。不过,来自民间的、独立的声音太少了。 ”孙郁说,尽管互联网的发展使一些新的批评声音出现,但是仍未能构成体系,大多是碎片式的、即时式的。 “我认为,要为批评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而学者则应当沉潜下去,努力治学,无论是作家还是批评家,都要努力汲取古今中外的文化资源,丰富自身的学养。同时,还要不断与现实进行对话,强化对社会的认知。”

  孙郁
  本名孙毅,1957年出生。2002年担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2009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5-4 16:36 , Processed in 0.185230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