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牌观察] 文化包装下的《舌尖3》,却充斥着陈腐与煽情!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3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15:2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到美食,尤其是中国美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多年前的《舌尖上的中国》:清新细腻的画面、流畅完整的拍摄、层出不穷的烹饪手法,最重要的还是无穷无尽的美食,真真是看饿了无数观众。
继《舌尖2》已经过去4年,《舌尖3》的出现无疑给无数沉迷于各种吃播的吃货们一种特别的情感,像是会怀念旧时光里永久“二八大扛”一般。可能记忆总是会夸大那些美好的部分,在《舌尖3》的如约而至后,包括小编在内的很多人都没有得到满足,记忆里的满口生香似乎悄悄变了质。
立意
根据百度介绍,《舌尖3》是将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小编的理解是在介绍美食的时候稍稍加一些文化、生活、传统等方面的东西。看了前三集后,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一个美食为辅、文化为主的纪录片。而且大多数的镜头都是灰蒙蒙的色调,完全没有食物诱人的色泽感。
▼来自于第三集《宴》
陈腐
《舌尖3》陈腐之气深重,几乎在每一集中,都有对农耕文明的凭吊,对传统糟粕的赞美,对古法的尊崇,对手工的迷恋。
在第三集《宴》中,上图的远景中几乎都是新盖的小洋楼,但拍摄的地点却是在旁边早已没人居住的老房子。
传统和文化一定要披着守旧的外衣吗?
美食的确是在丰厚的人文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但文化不也一直在被继承吗。为什么不能直接将继承和发展下来的现代一面放在观众面前?(简而言之,难道在那旧房子里做出来的才是饭?)
据《舌尖 3》说,老坛子比年轻的坛子好使,是因为透气性好。可之前才说了要无氧发酵啊,难道是节目组在跟我们开玩笑?
腌泡菜认准老坛子的兰先生在找到中意的坛子后要举行祭坛神的仪式。
祭拜的几个步骤看起来玄乎,其实只是检测坛子密封性的手段。古人不懂其中的原理,还以为是坛神在另一个世界的回应。现代人拍摄纪录片完全可以舍弃这样的段落,然而这一季的主创人员不仅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且还给了迷信数次展现自己的机会。
在中国的舆论场,中医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滋补本身是无可厚非,但是强调疗效就会招致争议。同样是讲述煲汤,舌尖二中的解说词是这样的:“现代科学认为,任何对食物的加工,都会造成营养不同程度的损失,但这绝对不能说服广东人。”
到了第三季,讲述煲汤则成了:“从山东来到广州后,一家人特别怕湿热,响螺片椰肉猪骨汤正能够生津止渴,解暑滋阴。”
类似的例子很多,诸如湖南十大碗情席中的“礼仪”,这些陈腐的礼仪,座位的次序,上一道菜起身一次的规矩,貌似传统文化,其实都是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那部分。
空荡
看前两季舌尖的时候,总是被它朴实无华、深入人心的温暖治愈。而这季的舌尖却只感受到了那股过分过大的文化与浓墨包装下的空荡和细节的缺失。
前两季的舌尖,美是每日三餐,一粥一饭。是馋死我们的雷山鱼酱;是姥姥做的西瓜酱;是爸爸给女儿辛苦捉来的跳跳鱼;是养蜂夫妇在路途中做的家乡豆花。。。
更是每集结尾,那一张张质朴温厚的笑脸。
而这一季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温暖,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全都化作了一句话:“爱,就是最好的调味料”。
审美
节目要表达的文化、传统其实观众都可以理解,极其拗口、书面化的旁白也无伤大雅,《舌尖3》被疯狂吐槽的关键原因是拍出来的食物不够美!节目组对于食物的审美精力难道都用在了煽情上?
这一盆花花绿绿的,是真的没感受到美食
这镜头拉得贼近,近到让你无法呼吸,自觉弹开。食物的雾气遮挡镜头、镜头虚焦再转清晰的瑕疵,随处可见。
仿佛看见了某烹饪学校的宣传片,浮夸太过。
能否换个滤镜和角度,是真的看不清楚这些都是啥啊!
这两张图大家看出差别了吗?就是多了那个法国葡萄酒的冠名。央爸爸是怎么了,好好的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要找个法国品牌冠名,难道是全球化立意的需要?
当然,作为一档经典的美食节目,《舌尖》是一直在创新的,第三季的导演也表明了即使冒险,也一直在创新。这季在题材创新方面下足了功夫,器具、宴席、食养和融合等主题,都是之前的纪录片和节目在美食领域内没有触碰过的。
▼第一集之后卖断货的铁锅
这一系列的主题的确有内在的逻辑和创新,但作为一档美食节目,想表达的大多,反而什么都说不清楚,甚至还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且在节目组过分追求外在的器皿、礼仪等外在因素的前提下,《舌尖3》显然有些不接地气。还记得《舌尖1》一开场那句极接地气的话,“高端的食材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舌尖3》的花式推销器皿后真的丢失了原本的质朴味道。
最后还是用《舌尖》之前的一段解说词来做一个结尾:
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的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5-8 19:04 , Processed in 0.356166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