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获奖诗词精彩点评(秋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263

荣誉管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4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附点评
秋声
深秋于台望故国而感
秋声又是遍人间,两岸何时完璧还。
惟愿天心明月满,照吾清梦到乡关。

评:两岸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这话题几十年来被某些团体写得确实较多,稍一处理不好,便有老干之嫌。比如太平、国泰民安,这些本来就是大情怀,但由于某些团体用多了,这些词语就变得老干了,有时候老干和大情怀往往也只是一线之差。是不是的更需细细意味。而不能一概而论,把这些词语这些情怀全抹杀了。
起首便是秋声,直奔题旨。如此破题乍一看,似直白。但正是藉此秋凉一感而生百感,试看“又是”。又是者即言此秋声非今日、今年方有。生此秋思亦非今日、今年方有。秋思为何,且看二句。 “何时”两字与“又是”互为表里。 “又是”则知感概已久,“何时”应识盼望之切。一句自嗟二句自问,两句一气而下。
三句,天心有两个注释,其一:天空中央。其二:天子之意。其一者天空固然是一轮圆月。其二者天意茫茫,又岂容我辈猜测。正是年年对此秋声,年年对此月圆。惟这两岸年年偏不能完璧,惟亲人年年偏不能团圆,惟乡关年年偏不能亲近。万般无奈,多少言语,亦唯有寄予梦中罢了。曾闻易顺鼎先生言人生必备三副热泪,第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或如是也。在历史遗留之下,在天意茫茫之下,欲归而不得归。一襟去国哀思,怀人涕泪,尽在纸上。不由想起张剑芬先生题台湾指南宫的对联有句:登楼如更醉,寄我归心过洞庭。
————————黄立溢


秋声
风云甲午事相关,摇落谁知此意艰。
百二年光流不去,喧嚣又起海东湾!

评:辜鸿铭参加过一个聚会,在场文士多有摇头晃脑,故作斯文者。于时作诗钟会,拈“不倒翁”、“砧板”一题分咏,辜落笔曰:“问君何事摇头脑;此物从来厚面皮。”如果就某些人的看法,敲钟只要看内容,不视题既知所题咏方为上佳。不过这里就有一个误区,不论是诗,或是诗钟,都是以能寄托自己的情怀方为上品。辜鸿铭敲的这个诗钟表面上切题写的,实际上却是深切讽刺了某些读书人的扭捏状。所以说看诗,有的时候不看题目就知道诗写得什么,但是很多时候你联系了题目看才会知道,这首诗的妙处,这首就是属于后者。故人咏诗,多于皮相,而题咏之佳者,每于神会。此诗起笔点“相关”二字,既把秋声与甲午战争联系在一起,以下顺着这个脉络写“摇落”、“此意艰”点题。这里用了宋玉《楚辞•九辩》中的典故:“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摇落是什么意思?临文而解,自是以喻以草木。三句又继写甲午战争百二年,结句用喧嚣点一笔,使人满心澎湃!秋风,商声也,于意为肃杀,故切题者,不贵乎罗列蝉鸣、风声、大雁声。作者描摹其神,以比兴兴发,会于史实,读来字字金石之声。
————————李波

秋声
秋风带信出穷山,一去京华久未还。
转入朝堂皆好话,何曾半句说民艰。

评:从秋风可以生发如此,真的可谓想象无限。一个封建制度(请原谅,我只能用封建制度这词)“小考”官员入京述职考核情况。先出穷山,再到京城,继而入朝廷。前三句着意编排,便是为了重重推出尾句不说民艰。千秋不知如是者多少。我想这就是心声,这就是民声吧。亦不要问作者因何感叹,我想这就是百姓对治理的希冀,也是百姓对国家寄望吧。
常言诗即寄怀,诗为言志。倘使整天风花雪月,花花草草。写得莫名其妙,天花乱坠。生活种种,世态种种不闻不问,毫无感触的。这何来叫寄怀言志呢。
整首固佳,唯觉穷字略嫌过直,似无必要点出,况且尾句也说到民艰了。
———————黄立溢



秋声
秋来朔气越关山,何事萧萧不得闲?
即便升平若今日,清商依旧满人间。

评:朔气,寒气也。清商,乐也,秋风也。此诗先以“朔气越关山”铺垫,起笔平和,二句以“萧萧不得闲”为问,兼以切题。三四句笔意一转,如骤雨初霁,云霞漫天!按照正常的道理,不论是多么清平的世界,都会分春夏秋冬四季,然而经作者笔意一点,给我们的气象就完全不同了,这里一方面点出了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象,一方面又很合理的诠释了秋声。有赞誉,有寄托,有担当。全诗用意恬淡,似不争者,然内里充盈,结句可皎河汉之清、比泰山之重,森严有庙廊气也,余所最喜者也。
—————————李波


秋声
苹末生来撼树间,不因炫己露容颜。
也知责任如山重,振奋人心肃大寰。

评:起笔用宋玉《风赋》典,“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撼树间,写其势渐成。二句俞出俞奇,写“炫己露容颜。”是啊,我们能听到秋风之声,但是我们却看不见秋声,更不能扪拊其形。这里作者把秋声的这种形态升华成了秋声的“德”,不会因为炫耀自己而显露出自己的容貌。平常之事,经妙手一点,竟也有如此意味,或者事物本就有如此意味,全要凭着妙手一点,我们才会明白事物的道。三四句继续按照这个脉络写,其责任如山之重,可以振奋人心,整肃寰宇。秋声在作者的笔下人性化了,我们通过了作者的笔墨,了解了秋声的谦,认识了秋声的德,体会了秋声的道,唯一不足的是撼字用的不切,声不可撼树,此是流于秋风了,这是这首诗的不足处。
——————————————————李波


秋声
一声更比一声艰,今岁何如昨岁闲。
检点尘心轻到纸,更随草木落秋关。

评:千古悲秋感概者甚多,常言为文之难,难在皆为前人所道尽。唯恐受制于前人窠臼。观此起句略有未必之言。起句便使人一读黯然,无由感概。前者一声一声,后者今岁昨岁。这更不知不觉便深陷作者思绪当中。到底点检什么,到底是什么与草木一并凋谢?作者并无刻意说清楚。是情怀?是流光?是生涯种种?是记忆点点?这一切一切都只能交与读者深深意会了。我亦不能说,亦无法说。
———————黄立溢


评委老师们辛苦了! 祝新年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禁止复制,征集码头版权www.zhengjimt.com
禁止复制,征集码头版权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263

荣誉管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44:01 | 只看该作者
禁止复制,征集码头版权www.zhengjimt.com
禁止复制,征集码头版权www.zhengjimt.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6-20 08:03 , Processed in 0.439149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