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揭晓] 全国首届“曝书亭杯”棹歌体诗歌大赛终评结果公布

[复制链接]

6185

主题

9467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6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22:4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码头发布 于 2017-11-7 22:47 编辑

  通过为期6个月“曝书亭杯” 棹歌体诗歌大赛征稿,共收到306位作者来稿,作品5000余首。经过初评和终评等多方面筛选和评定,共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0名),入围奖(10名),现予以公布。大家发现如有抄袭和违背征稿要求等规定的,自公布之日起,一周之内请与主办方及时反映,以便作出相应的处理。联系电话:15167377319 黄先生。

王店镇党委、人民政府
                                         嘉兴市诗词楹联学会
                                          2017年11月1日


  附:获奖作者及作品

特等奖(1名)
《王店镇竹枝词十首》                   作者:苏  俊(广东高州)


王店镇竹枝词十首

鸳鸯湖上棹歌声,唱得桃红柳眼青。
风土人情浓胜酒,问谁不醉曝书亭?

梅溪转处是侬家,不羡西湖并若耶。
坨北坨南多种竹,舍前舍后尽栽花。
注:若耶,若耶溪。

楼台金碧月玲珑,灯在波心水在空。
船上看灯兼看月,今宵归去莫匆匆。

爱他梅里得春先,万树争开分外妍。
更喜汤团风味好,家家搓得梦儿圆。
注:梅里过年有吃甜汤团习俗。

草嫩花娇二月天,春浓王店最堪怜。
年糕吃罢浑无事,闲看儿童放纸鸢。
注:梅里二月二有吃“撑腰”年糕、放纸鸢的习俗。

青梅啖罢试樱桃,麦饼尝完米饭烧。
立夏满城称体重,笑声回荡九重霄。
注:立夏日梅里有吃青梅、樱桃、麦饼习俗。儿童则于此日野炊,又名烧野米饭。
老少喜于此日称体重,增之则全家欢庆。

儿童书额蘸雄黄,邪气难侵五毒裳。
正是太平时节里,千门万户粽飘香。
注:梅里端午节有蘸雄黄书王字于儿童额上、穿五毒衣以辟邪之习俗。

梅溪水碧接银河,织女牵牛镜面过。
天亦有情人有愿,人间天上少风波。

碧天无际暮云收,王店南瓜香满楼。
手上搓圆天上月,万家金饼醉中秋。
注:梅里有中秋节吃南瓜饼之习俗。

儿女同围一桌圆,满城灯火太平年。
留将果壳明朝扫,遍地黄金在眼前。
注:梅里除夕有任凭果壳满地不扫之习俗。
一等奖(2名)
1、《乡村竹枝词一组》                 作者:葛  勇(广州)


乡村竹枝词一组
1
玉米初收未入仓,空枝暂摞小村旁。
趁它连日骄阳好,先晒门前一坝黄。
2
正午阳光炙脸庞,农家小憩觅阴凉。
青藤架子遮天日,新结丝瓜嫩带霜。
3
乡村七月兴何长,一望田间灿灿黄。
小立桐阴风拂面,盈胸都是稻花香。
4
竹窗半掩挂风铃,日影无声过院庭。
檐下晾衣绳子上,红红停着小蜻蜓。
5
且趁家人午睡香,院边轻剖竹条长。
簸箕围席先修好,稻在田中渐渐黄。
6
看看田中稻已黄,家家老少急修仓。
今年换了新良种,一亩多收七八筐。
7
脖系毛巾腰插镰,三三五五聚门前。
           与人讨价理由足:今日之钱不值钱。(专业收割队)
8
稚子年初进学堂,如今也解惜爹娘。
蜻蜓蝴蝶无心捉,来往田头送酒浆。
9
新谷收来晒何处,山坡院坝与河皋。
尽情挥洒金黄色,乡野无人不梵高。
10
为翻湿谷出门楼,正午阳光似火流。
村女焉无防晒术,掐来荷叶笑遮头。
11
七月乡村沸似潮,家家收谷趁晴朝。
群童却喜无人管,偷摘莲蓬过小桥。



2、《嘉禾棹歌(选15首)》             作者:吴卓岚(浙江嘉兴)


嘉禾棹歌(选15首)
                                     ——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落帆亭畔野云栖,长岛汀前白鹭啼。
偏僻滩涂人不到,芦花吹向闸门西。
注:杉青远眺
1、落帆亭:位于嘉兴市城北隅,杉青闸路西侧与东升路交叉口,是古代杉青闸旁的一处园林。
2、长岛:指落帆亭对面加州长岛小区
3、闸门:指杉青闸,是古代大运河上的著名水闸,亦称“杉青第一闸”



镜香亭外漾船歌,木桶悠悠载翠娥。
素手探于千叶底,摘来菱角嫩鲜多。
注:题看采菱。
1、嘉兴特产菱,而菱桶是一种椭圆型的木桶,是江南地区采菱用的水上工具。
2、镜香亭:镜香亭在慈恩寺南二十步今为营。嘉兴子城内,传说是朱彝尊故居,旧时亭边多栽莲花。现已废



(2)
宝塔桥边一径斜,东湖船过涌金沙。
柳深隐隐通禅寺,向佛心情避落花。
注:题东湖
1、东湖:也叫当湖,明代潘之恒《当湖记》里说:“当湖,县东陆地。有番僧相曰,是当为湖。后果陷。明宣德五年,始立县曰平湖,言与湖平也。”
2、宝塔桥:桥名,桥东为报本寺
3、禅寺指报本寺。报本寺,又名「报本塔院」,位于浙江省平湖市城关镇东南鹦鹉州上;占地四十九亩,四面环水,湖中泓波澄碧,洲上树木葱郁,塔影映带,风光如画,置身其间,如临蓬莱仙境。

   

妆楼半启小轩窗,学绣龙渊隔一江。
亭下煮茶人不见,望中三塔不成双。
注:题学绣里
1、学绣:学绣里,当时街坊名,传为西施学刺绣的地方。
2、龙渊:指龙渊寺,三塔的前身白龙潭。
3、煮茶人:指苏东坡。煮茶亭为了纪念苏东坡来过嘉兴而建的亭。


八  
紫藤梅里揖芬过,浓荫廊檐花气多。
坐憩犹凭青石凳,行吟有鸟来和歌。
注:题王店十里长廊。
1、梅里:王店的别名
2、紫藤长廊在王店建林村。


古木萧萧噪暮鸦,月波楼上酒旗斜。
醉来八咏亭前卧,不辨梅花与雪花。
注:题瓶山积雪
1、瓶山公园位于市区中山路中段北侧,东靠建国路,北抵中和街,是当时酒务中心。是嘉兴一个宋代酒文化遗址。上由瓶山阁、瓶山坊、灵光井、月波楼、八咏亭、枕峦亭和儿童乐园组成。
1、 月波楼:为新建的八咏亭南,内陈列金石书画。
2、 八咏亭:在瓶山中部,也称八角亭,为八角重檐十字脊亭,亭顶为古瓶形状,亭内挂有板刻《嘉禾八景诗》,而“瓶山积雪”列为嘉禾八景之一,大雪纷飞时,这里白雪茫茫,俯看禾城,银装素裹,景色迷人。

  

十四
报恩寺外放生池,汲水济人瘟疫时。
沸雪轩亭吴鹤远,欲寻遗迹匾中词。
注:题平寺。、太平寺在南湖区凤桥镇新篁镇社区南,前临丁溪(旧称放生河)。原名报恩寺,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元初毁。
2、汲水济人:寺中有古井一口,时值瘟疫流行,凡饮水者均无恙,人皆以为能保一方太平。
3、沸雪轩:明嘉靖年间,嘉兴吴鹤来寺中读书,住在沸雪轩,轩前种檇李数株,可与净相寺檇李媲美。
4、隐然:是寺内异僧,创伞拳,以伞为兵器教授镇上子弟。后云游四方。
5、匾中词:是指张廷济写的太平寺三字。

十五
银鱼蒸饪醮油盐,菱角时新价不廉。
柳曳清风来榻下,莲亭酌酒句闲拈。
注:写湘家荡。1、湘家荡风景优美,物产丰饶,盛产银鱼、黄蚬、无角菱。
2、清风榻、观莲亭均是景点名。相湖有八个景点,即钓鱼所、观莲亭、清风榻、白云窝、载春舫、耕云堂、栽桑园、采菱滩,世称“相湖八景”

十六
  安于水国及烟乡,西傍陡门东魏塘。
  已惯萍身随浪迹,磨平菱角意弥香。
注:题南湖菱二首
1、南湖菱,是嘉兴的特产,绿皮白肉,圆角,也称馄饨菱、元宝菱。
2、元代至元《嘉禾志》和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均有记载:以南湖为中心的水域,“此物(指南湖菱)东不至魏塘(嘉善)、西不逾陡门(桐乡)、南不及半逻(海盐)、北不过平望(吴江),周遮止百里内耳。”
3、其它地方的菱都是尖角的,南湖菱为何成圆角,在民间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嘉兴,当地民众拿出南湖的菱给皇帝吃,当时的菱是有尖角的。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到南湖,在品尝菱角时,不慎将嘴唇刺破,便戏说道:“小小青菱,若无角,岂不美哉!”谁知,这话正好被菱花仙子听到,此后南湖菱就无角了。


十八
观音圣殿袅轻烟,丝网游船客不眠。
环岛行来人似织,观灯用掉敬香钱。
注:题观音阁观莲节。
1、农历六月廿四日为荷诞(荷花生日,古称观莲节),以前嘉兴地方上早早地或自发、或商界集资精心制作各种荷花彩灯到南湖进行放灯活动。
2、观音阁也称大士阁,建于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早年在这里面供奉观音菩萨,用作祭祀场所。1937年大士阁曾被日军的炮火炸毁,1986年又重建此阁。
3、丝网船也称“画舫”,是大型游船,以船窗幂有丝网以阻蚊蝇故名.??清同治年间,丝网船开始出现在吾乡。?
4,大士阁历来香火旺盛,但最盛的是六月廿四日,四乡八圩的信徒会聚湖心岛,敬香拜佛,同时一观荷花灯盛况。


二十
北郭凤喈桃叶纤,南枝果熟散香甜。
担来竹里蒸笼上,认取三星玉露添。
注:题凤桥三星桃。
1、凤喈桥(凤桥):自然镇。原名石庞寺,因清初该地有庞家桥,附近有石佛寺,两地住户接近为一小市,因名石庞市。庞家桥于清咸丰八年(1858)改建为石桥,改名凤喈桥。市镇也随之改称凤喈桥。其名源于《诗经》,凤喈即鸾凤和鸣,为吉祥之兆。清中叶后镇渐兴旺,遂以简化的“凤桥”而知名。凤桥三星村出产玉露桃,远近闻名,水汁多,红心。是嘉兴一特产。
2、北郭桥——在凤桥镇新篁北。清嘉庆三年(1799)里人募建。”桥上石刻名“迎龙桥”,别名八角桥。
3,当地人习惯将桃子放在蒸架笼里,这样便于运输,不会挤坏。
4、竹里:(新篁)自然镇。在市南境凤桥镇。初名新行,成镇于明代。据《竹里诗萃》载,唐、宋时,这里已有村落,杜竹茂密,村名竹田里,简称竹里。



二十一
光明路上旧门牌,法式钟楼斑驳阶。
战火烧余归一寂,香樟见证步行街。
注:题文生修道院
1、文生修道院,位于嘉兴光明街,是中国遣使会唯一的总修院,又是总会院。院内百年以上成排的香樟,高耸入云。
2、步行街:指建国路,现华庭街。建国路变化最大



二十二
傍海依山高士湖,一湾西涧遍青芜。
白云馨谷亭中宿,渔笛听来若有无。
注:题南北湖
1、 南北湖古名永安湖,位于浙江嘉兴海盐县武原镇西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鲍公堤将湖分为南北。风景区中有八景,其中西涧草堂、巫山渔笛等。
2、 白云阁是景区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气势恢宏,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阁中的茶楼被誉为“浙北第一茶楼”。
3、 馨谷亭,位于湖堤西首,是为纪念当时热心公益人士朱馨谷而建。


二十三
白莲沼水汇江津,仙鹤亭台压水滨。
岛上桃花开历乱,阿侬也作避秦人。
注:题会景园。
1、会景园是南湖景区的主入口,整个园林呈半岛形。会景园三面环水,占地面积3.36万平方米,由假山瀑布、醉仙楼、红菱廊、望湖茶楼、烟雨桥、水上风情游码头、钓鱼台庭院及贵宾楼、水之驿等构成,是一个集望湖赏景、休闲娱乐、旅游集散为一体的江南古典式园林。宋代尚书潘师旦在此建设私家园林。有南坞、海棠亭、白莲沼、桃花亭、红薇径、茶溪、仙鹤亭、芙蓉塘、白苎桥,渔溆十个景,取名“会景园”
2、阿侬:嘉兴方言我

二十四
辟塞荒墩古穆湖,由拳野稻满苍芜。
昔时百步桥头望,金浪层层谷粒粗。
注:题禾墩秋稼
1、禾墩,相传就是“由拳野稻自生”的嘉禾墩所在。那是三国吴黄龙三年(231)的时候,由拳县发生了“野稻自生”的奇事。吴大帝孙权认为这是祥瑞之兆,遂改由拳县为禾兴县,并筑城。次年还改年号为“嘉禾”。
2、辟塞:是春秋时期吴国设立的军事设施,在嘉兴的古长水和陵水道(秦始皇所修)交汇处,后逐渐形成市集。相传“野稻自生”处就在辟塞附近的土墩上,位置当在古穆河溪畔,现在的嘉兴城北杉青闸后。张大方曾对“嘉禾墩”有这样叙述:“嘉禾墩(杉青闸、落帆亭、北大营)所在斥堠之地,辟塞在此,由拳之名亦在此……”
3、百步桥:在当时石油公司仓库后,原在嘉兴讪区杉青闸北面,又名白婆桥。
4、粗:嘉兴方言,指饱满

2、《嘉禾棹歌(选15首)》             作者:吴卓岚(浙江嘉兴)


嘉禾棹歌(选15首)
                                     ——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落帆亭畔野云栖,长岛汀前白鹭啼。
偏僻滩涂人不到,芦花吹向闸门西。
注:杉青远眺
1、落帆亭:位于嘉兴市城北隅,杉青闸路西侧与东升路交叉口,是古代杉青闸旁的一处园林。
2、长岛:指落帆亭对面加州长岛小区
3、闸门:指杉青闸,是古代大运河上的著名水闸,亦称“杉青第一闸”



镜香亭外漾船歌,木桶悠悠载翠娥。
素手探于千叶底,摘来菱角嫩鲜多。
注:题看采菱。
1、嘉兴特产菱,而菱桶是一种椭圆型的木桶,是江南地区采菱用的水上工具。
2、镜香亭:镜香亭在慈恩寺南二十步今为营。嘉兴子城内,传说是朱彝尊故居,旧时亭边多栽莲花。现已废



(2)
宝塔桥边一径斜,东湖船过涌金沙。
柳深隐隐通禅寺,向佛心情避落花。
注:题东湖
1、东湖:也叫当湖,明代潘之恒《当湖记》里说:“当湖,县东陆地。有番僧相曰,是当为湖。后果陷。明宣德五年,始立县曰平湖,言与湖平也。”
2、宝塔桥:桥名,桥东为报本寺
3、禅寺指报本寺。报本寺,又名「报本塔院」,位于浙江省平湖市城关镇东南鹦鹉州上;占地四十九亩,四面环水,湖中泓波澄碧,洲上树木葱郁,塔影映带,风光如画,置身其间,如临蓬莱仙境。

   

妆楼半启小轩窗,学绣龙渊隔一江。
亭下煮茶人不见,望中三塔不成双。
注:题学绣里
1、学绣:学绣里,当时街坊名,传为西施学刺绣的地方。
2、龙渊:指龙渊寺,三塔的前身白龙潭。
3、煮茶人:指苏东坡。煮茶亭为了纪念苏东坡来过嘉兴而建的亭。


八  
紫藤梅里揖芬过,浓荫廊檐花气多。
坐憩犹凭青石凳,行吟有鸟来和歌。
注:题王店十里长廊。
1、梅里:王店的别名
2、紫藤长廊在王店建林村。


古木萧萧噪暮鸦,月波楼上酒旗斜。
醉来八咏亭前卧,不辨梅花与雪花。
注:题瓶山积雪
1、瓶山公园位于市区中山路中段北侧,东靠建国路,北抵中和街,是当时酒务中心。是嘉兴一个宋代酒文化遗址。上由瓶山阁、瓶山坊、灵光井、月波楼、八咏亭、枕峦亭和儿童乐园组成。
1、 月波楼:为新建的八咏亭南,内陈列金石书画。
2、 八咏亭:在瓶山中部,也称八角亭,为八角重檐十字脊亭,亭顶为古瓶形状,亭内挂有板刻《嘉禾八景诗》,而“瓶山积雪”列为嘉禾八景之一,大雪纷飞时,这里白雪茫茫,俯看禾城,银装素裹,景色迷人。

  

十四
报恩寺外放生池,汲水济人瘟疫时。
沸雪轩亭吴鹤远,欲寻遗迹匾中词。
注:题平寺。、太平寺在南湖区凤桥镇新篁镇社区南,前临丁溪(旧称放生河)。原名报恩寺,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元初毁。
2、汲水济人:寺中有古井一口,时值瘟疫流行,凡饮水者均无恙,人皆以为能保一方太平。
3、沸雪轩:明嘉靖年间,嘉兴吴鹤来寺中读书,住在沸雪轩,轩前种檇李数株,可与净相寺檇李媲美。
4、隐然:是寺内异僧,创伞拳,以伞为兵器教授镇上子弟。后云游四方。
5、匾中词:是指张廷济写的太平寺三字。

十五
银鱼蒸饪醮油盐,菱角时新价不廉。
柳曳清风来榻下,莲亭酌酒句闲拈。
注:写湘家荡。1、湘家荡风景优美,物产丰饶,盛产银鱼、黄蚬、无角菱。
2、清风榻、观莲亭均是景点名。相湖有八个景点,即钓鱼所、观莲亭、清风榻、白云窝、载春舫、耕云堂、栽桑园、采菱滩,世称“相湖八景”

十六
  安于水国及烟乡,西傍陡门东魏塘。
  已惯萍身随浪迹,磨平菱角意弥香。
注:题南湖菱二首
1、南湖菱,是嘉兴的特产,绿皮白肉,圆角,也称馄饨菱、元宝菱。
2、元代至元《嘉禾志》和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均有记载:以南湖为中心的水域,“此物(指南湖菱)东不至魏塘(嘉善)、西不逾陡门(桐乡)、南不及半逻(海盐)、北不过平望(吴江),周遮止百里内耳。”
3、其它地方的菱都是尖角的,南湖菱为何成圆角,在民间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嘉兴,当地民众拿出南湖的菱给皇帝吃,当时的菱是有尖角的。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到南湖,在品尝菱角时,不慎将嘴唇刺破,便戏说道:“小小青菱,若无角,岂不美哉!”谁知,这话正好被菱花仙子听到,此后南湖菱就无角了。


十八
观音圣殿袅轻烟,丝网游船客不眠。
环岛行来人似织,观灯用掉敬香钱。
注:题观音阁观莲节。
1、农历六月廿四日为荷诞(荷花生日,古称观莲节),以前嘉兴地方上早早地或自发、或商界集资精心制作各种荷花彩灯到南湖进行放灯活动。
2、观音阁也称大士阁,建于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早年在这里面供奉观音菩萨,用作祭祀场所。1937年大士阁曾被日军的炮火炸毁,1986年又重建此阁。
3、丝网船也称“画舫”,是大型游船,以船窗幂有丝网以阻蚊蝇故名.??清同治年间,丝网船开始出现在吾乡。?
4,大士阁历来香火旺盛,但最盛的是六月廿四日,四乡八圩的信徒会聚湖心岛,敬香拜佛,同时一观荷花灯盛况。


二十
北郭凤喈桃叶纤,南枝果熟散香甜。
担来竹里蒸笼上,认取三星玉露添。
注:题凤桥三星桃。
1、凤喈桥(凤桥):自然镇。原名石庞寺,因清初该地有庞家桥,附近有石佛寺,两地住户接近为一小市,因名石庞市。庞家桥于清咸丰八年(1858)改建为石桥,改名凤喈桥。市镇也随之改称凤喈桥。其名源于《诗经》,凤喈即鸾凤和鸣,为吉祥之兆。清中叶后镇渐兴旺,遂以简化的“凤桥”而知名。凤桥三星村出产玉露桃,远近闻名,水汁多,红心。是嘉兴一特产。
2、北郭桥——在凤桥镇新篁北。清嘉庆三年(1799)里人募建。”桥上石刻名“迎龙桥”,别名八角桥。
3,当地人习惯将桃子放在蒸架笼里,这样便于运输,不会挤坏。
4、竹里:(新篁)自然镇。在市南境凤桥镇。初名新行,成镇于明代。据《竹里诗萃》载,唐、宋时,这里已有村落,杜竹茂密,村名竹田里,简称竹里。



二十一
光明路上旧门牌,法式钟楼斑驳阶。
战火烧余归一寂,香樟见证步行街。
注:题文生修道院
1、文生修道院,位于嘉兴光明街,是中国遣使会唯一的总修院,又是总会院。院内百年以上成排的香樟,高耸入云。
2、步行街:指建国路,现华庭街。建国路变化最大



二十二
傍海依山高士湖,一湾西涧遍青芜。
白云馨谷亭中宿,渔笛听来若有无。
注:题南北湖
1、 南北湖古名永安湖,位于浙江嘉兴海盐县武原镇西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鲍公堤将湖分为南北。风景区中有八景,其中西涧草堂、巫山渔笛等。
2、 白云阁是景区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气势恢宏,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阁中的茶楼被誉为“浙北第一茶楼”。
3、 馨谷亭,位于湖堤西首,是为纪念当时热心公益人士朱馨谷而建。


二十三
白莲沼水汇江津,仙鹤亭台压水滨。
岛上桃花开历乱,阿侬也作避秦人。
注:题会景园。
1、会景园是南湖景区的主入口,整个园林呈半岛形。会景园三面环水,占地面积3.36万平方米,由假山瀑布、醉仙楼、红菱廊、望湖茶楼、烟雨桥、水上风情游码头、钓鱼台庭院及贵宾楼、水之驿等构成,是一个集望湖赏景、休闲娱乐、旅游集散为一体的江南古典式园林。宋代尚书潘师旦在此建设私家园林。有南坞、海棠亭、白莲沼、桃花亭、红薇径、茶溪、仙鹤亭、芙蓉塘、白苎桥,渔溆十个景,取名“会景园”
2、阿侬:嘉兴方言我

二十四
辟塞荒墩古穆湖,由拳野稻满苍芜。
昔时百步桥头望,金浪层层谷粒粗。
注:题禾墩秋稼
1、禾墩,相传就是“由拳野稻自生”的嘉禾墩所在。那是三国吴黄龙三年(231)的时候,由拳县发生了“野稻自生”的奇事。吴大帝孙权认为这是祥瑞之兆,遂改由拳县为禾兴县,并筑城。次年还改年号为“嘉禾”。
2、辟塞:是春秋时期吴国设立的军事设施,在嘉兴的古长水和陵水道(秦始皇所修)交汇处,后逐渐形成市集。相传“野稻自生”处就在辟塞附近的土墩上,位置当在古穆河溪畔,现在的嘉兴城北杉青闸后。张大方曾对“嘉禾墩”有这样叙述:“嘉禾墩(杉青闸、落帆亭、北大营)所在斥堠之地,辟塞在此,由拳之名亦在此……”
3、百步桥:在当时石油公司仓库后,原在嘉兴讪区杉青闸北面,又名白婆桥。
4、粗:嘉兴方言,指饱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6-17 08:04 , Processed in 0.43636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